原创 谈心社 谈心社
奥运会已经结束近两个月,但它所点燃的体育热情,仍然在人们心中炙热地燃烧着。
和往届奥运不同,这次巴黎奥运,大多数人已不再唯金牌论。
无论金银银牌,亦或是没有拿牌,人们越来越愿意为每一个运动员欢呼,为每一份体育精神喝彩。
从观众到运动员,大家都开始有一种明显的松弛感。
奥林匹克精神,也渐渐开始从专业体育赛场,走入了烟火人间,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
或是奔赴千里来一场马拉松,或是追一场喜欢的体育比赛,或是在公园里跑步耍拳。
体育运动,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最近,中国移动《移动的赛场》节目,也邀请了5位世界冠军,分别走进国内5大体育之城,感受不同城市生活中的体育魅力。
在那里,体育正展示着它最美好的意义。
京南花月无双地,蓟北繁华第一城。提到天津,吃货基因的第一反应,离不了煎饼果子。
坦白说,摊煎饼,怎么不算一项运动呢?
且看李大娘——抡圆的胳膊划出完美的饼状,一记手切击快速打下两枚鸡蛋,再利落地一铲一叠,将所有乾坤包入其间。
刚中带柔,柔中有刚,数十年的深功夫,就这样化于烟火间。
一如这座武术之城,是霍元甲的故乡,是精武精神发源地,更是见证了无数武林高手的“津门”。
功夫饼赠功夫人,今日的天津,也迎来它的新客——空手道世界冠军龚莉。
空手道,这项起源于“唐手”的武术形式,跨越时间的长河,在当下的天津遍地开花,成为了无数孩子的热爱。
拳馆的小朋友们,也在龚莉姐姐的教学下,了解了空手道的真正发源地是中国而非日本。
并且,明白了武术精神的奥义——
在于迎难而上,在于一份坚持不懈的热爱。
孩子们从龚莉老师身上得到收获,龚莉也从天津文化里汲取养分——
“天津baibai”,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武术高手群体。
年过花甲的张baibai,最擅八段锦,与龚莉在公园相遇,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“以武会友”。
在平衡、灵活、扎马步三大比拼中,二人旗鼓相当,难分伯仲,动静之间尽显大师本色。
而切磋之中,乃是传承。
龚莉与baibai,都不吝传道授业,将自己的看家本事悉数展现。
此刻,脚下的草地,便是最好的江湖。
千年商港,烟火鹿城。
温州之名,在其百姓永远团结一心,在其精神永远敢做敢拼。
经商如此,竞技也如此。
最能让温州人热血沸腾的运动,自然是年年端午的保留节目——划龙舟。
自进入全运会起,划龙舟便从民间习俗成为了一项正式的体育项目。
其对口号韵律的讲究、对队友默契的考量,吸引来了乍看毫不相干、实则却文脉相通的另一种体育——花滑。
携此美而来者,中国花滑大满贯,李子君。
谁说龙舟只有呐喊与卖力?在叶教练的带领下,子君首先体验到的,便是龙舟的工艺之美——
饰龙。
作为每次游行的“龙头位”,一座首饰龙可谓雕梁画栋,巧夺天工。转动起来时,其中人物更是如同赋上灵魂,栩栩如生。
艺术之美虽柔,不过当龙入水,那勇立潮头的劲儿,便自动提了起来——在经过岸上划桨的培训后,子君便体验了一把赛龙舟实战。
在鼓手一声声的号令下,龙舟女子队的成员们齐齐振臂划桨,龙头破水而行。
从上船到终点,身体或许疲惫,气势却一直激昂。
划龙舟“有男无女”的陋俗,也在此刻被彻底摒弃。
潘队长介绍,2024年,温州便有45支凤舟队伍首次亮相,参与的女性队员超过1500名,她们前后参与两届体育大会,并取得了四金两银的优异成绩。
这些女性们并非完全专业,或是母亲,或是妻子,都是凭着热爱,顶着凌晨4点的晨雾前往基地训练。
漫长的河道,战胜疲惫的是千锤百炼的肉身,更是女孩们永不言弃的团队精神。
Girl’s power,在前进的龙舟上,大放异彩。
俗话说——“天上九头鸟,地下湖北佬。”
武汉,一座永争凤头的城市。
而这份气质,与“打不死”的中国女排,实在太贴。
这不,女排国手薛明刚到武汉,便面临了“过早文化”的挑战——
热干面自然美味,但过早文化不仅在“吃”,还在“边走边吃”。
这份刻在武汉人基因里的平衡术,一般人还真的学不来。
要不说武汉能出体操天才呢?
在武汉市的体操体育馆里,全国冠军夏教练,便让女排国手薛明扎实感受了一把这艺术体操这“不倒翁”的魅力。
浑圆的球在身上游走,此刻,肢体仿佛化身成一条柔和飘逸的丝带,萦绕球,穿越球,又稳稳接住球,二者仿若合二为一,轻巧曼妙地共舞。
抢球、抛球、平衡——在艺术体操场馆,两人也同样展开了一个小小的赛场。
虽然比赛各有输赢,但她们的心气儿,都“不服周”。
这份心气儿是女排精神,是武汉精神,也是整个湖北精神。
正是带着湖北人这股热烈的冲劲儿,李婷、李娜、郑钦文等一众运动员在赛场上所向披靡,战无不胜。
这是体操的魅力,女排的魅力,网球的魅力,更是武汉这座冠军之城的魅力。
一如薛明的分享,惶惶不安必定终止于大汗淋漓,努力终究获得回报。
武汉体育之魂,是在逆境中生长,是在挫折中开花——相信相信的力量,不怕失,必定能有所得。
海上有青岛,心中无红尘。
青岛,一座伫立在山海间的“诗与远方”之城。
丰美的海鲜,温润的气候,如海的深春,非但培育了山东人民海钓的爱好,更滋养了此方土地稳重求进,刚毅坚韧的个性。
射击项目奥运冠军张梦雪,便成长于这片沃土。
在刚结束的奥运会中,射击运动员常以“淡人”形象出圈。
赛场上的他们总仿若处于无人之境,目空一切,唯剩靶心。但梦雪却说:表面的平静下,是每分钟高达180—200次的狂奔心率。
屏息以待,击发一刻,耳罩之下,是无声处的惊雷。
这风浪下的沉着,也大有青岛另一招牌运动的气韵——帆船。
作为帆船运动的发源地,青岛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,得到了帆船之都的美誉。
如今,帆船之于青岛,早已远超简单运动的范畴,成为了青岛的一张城市名片。
而在教练的带领下,张梦雪也在这里体验了一回乘风破浪,驰骋大海的快乐。
升起的船帆顺着风的方向,前进的船身迎着浪的拍打,白船仿若成为大海间的一朵浪花,彻底融入海的节奏。
共呼吸,同起落,从容不迫地破浪前行。
原标题:《结束两个月后,终于看懂奥运的意义》
阅读原文